法雨|禅贵精专
参禅悟道的真正秘诀,贵在“精专”二字处。若不精纯专一,不论是在参究话头方面,还是在实践修证方面,总难有一番造诣与成就,始终徘徊于禅门之外,而不得出入于狮窟之中。欲得参禅悟道,由悟道而证道,须从“精专”处下手而参而悟而修而证,方能有个入处,以俾悟修同时,定慧等持。
记得在中学时,曾上过一堂美术素描课。美术老师选了班长为模特儿,请他端坐在讲堂上,让大家在下面素描。班长坐在讲台上拿着一本书翻来翻去地看,或东张西望,或变鬼脸逗我们嬉笑。老师看见了,就极为严厉地批评了他,还把他手中的书给没收了。叱云:“让你坐在上面当模特儿就得专心致志地坐着,你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,一副坐立不安的模样,喜怒无常的嘴脸,让下面的人怎么学习素描呢!无论干什么事都得专心致志的,坐就专心致志地坐,看书就专心致志地看书……”老师的一番训话,反倒把那同学说得很不好意思起来了,就默默地一直坐到下课,大家也默默地素描到下课。那堂于沉默中上完的素描课,至今令人记忆犹新。
所谓精专者,精纯专一之谓。精则纯而无杂,韩愈说:“术业有专攻。”专则一门深入,米芾说:“学书须是专一于是,更无余好,方能有成。”学习世间一技一艺尚须精专,何况学修出世间之佛法乎!参究禅宗者,不可不知“精专”二字的最为可贵。因为精纯能摄心于一处,令心归之于定。摄心一处,三昧易成;以此工夫参禅,能亲见本来面目。《遗教经》中强调摄心一处的重要性说:“汝等比丘,若摄心者,心则在定。心在定故,能知世间生灭法相。是故汝等,常当精勤修集诸定。若得定者,心则不乱,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。行者亦尔,为智慧水故,善修禅定令不漏失,是名为定。”慧能说:“外离相为禅,内不乱为定。”可见,修习禅定功夫就是为了内调其心,不令其心终日向外驰骋于五欲六尘境界矣。
约参禅而论,以“万缘放下,一念不生”为参禅入门的先决条件。若这八个字做不到,则参而无益。《坛经》载当年慧能启悟惠明悟道的因缘说:“汝既为法而来,可屏息诸缘,勿生一念,吾为汝说。”(惠)明良久,慧能曰:“不思善,不思恶,正与么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?”惠明言下大悟。
慧能开示惠明最要紧的话,就是“屏息诸缘,勿生一念”这八个字,此乃走入禅门而悟道的关键所在处。惠明于慧能的言下大悟,可谓“闭门造车,开门合辙”也。若不是惠明在黄梅五祖座下30年来的精专用功,岂有刹那于言下大悟之可能乎!以故欲参禅开悟,非把功夫用到精专的地步不可。
参禅悟道一事,谈何容易!宗门大德如赵州从谂禅师,从小出家,至80余岁,尚且行脚参访。故有颂曰:“赵州八十犹行脚,只为心头未悄然。”唐代的长庆慧棱禅师,是杭州盐官人,俗姓孙,禀性淳澹。年方30,于苏州通玄寺出家。具戒后,历参天下丛林善知识。后,参灵云志勤禅师,问:“如何是佛法大意?”灵云曰:“驴事未去,马事到来。”就为了参破这个话头故,回来往返于雪峰义存与玄沙师备之间20年。曾坐破7个蒲团,不明此事。一日卷帘,忽然大悟。乃有颂云:“也大差、也大差,卷起帘来见天下。有人问我解何宗,拈起拂子劈口打。”以20年的光景,坐破7个蒲团的功夫,只管看个“驴事未去,马事到来”话,才赢得好个卷帘悟道的消息。还如雪峰三登投子,九上洞山。此等禅门祖师能大彻大悟者,其功全归于精纯专一处。
自两宋以来,宗门以“看话禅”为参禅悟道之根本法门,由“文字禅”而陡然转向“看话禅”,特以“谁”字话头最为流行,如“念佛的是谁”、“讲话的是谁”、“走路的是谁”、“拖死尸的是谁”等话头。全然一个样,无非要尔于此“谁”字上大发疑情,由质疑而悟道,此乃“看话禅”的开悟原理与参究方法。古德云:“大疑大悟,小疑小悟,不疑不悟。”参禅若不发疑情,则参而无益,不得开悟。为的是以疑情堵塞妄想杂念的扰乱内心,内不乱则定,定则外不取相执著,外离相为禅。外禅内定,自有般若慧的现觉妙用。就此一念智光返照心源自性,直下便可亲见本来面目。可谓一念回光,即同本得。可见,提倡“看话禅”的目的与意义,就是要行者以看一句话头的精专功夫,而摄心于一处。心制一处,则无事不办矣。开悟之事,风行草偃,水到渠成。
若将古人酬机之语,作依文解义、卜度思量而会的话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如对“狗子无佛性”、“庭前柏树子”、“干屎橛”、“麻三斤”、“七斤布衫”等无义味话,一一学拆字法讲义者,拆而讲之,并谓之为“参禅”,谓之为“透公案”。这样的话,则是认驴鞍桥为阿爷下颔,是似而非。说似则依稀仿佛,说是则天地悬隔。古人举这些无义味话者,就是为了踏断义路上的意解分别,令人叩己而参,参而自得,故禅宗师家酬机之机锋转语则无义路可卜。对这些无义味话,若能直下会得,固属大幸,说明宿值佛法善根发现,开悟机缘成熟矣。若会不得,但当将此一句本参话头,当做本命元辰,废寝忘餐,终日竞夕,如一人与万人敌,不敢稍有间断放纵。一年不悟两年参,十年不悟二十年参,一生不悟即生生参。果真拌此深心参者,决无不悟之理。既悟之后,乃名悟道。悟道,在教下曰“大开圆解”,在宗门曰“明心见性”,所悟与佛同俦,开佛知见,信仰树立,道心坚固。然烦惑不但丝毫未断,尚且未伏。至此田地,只是具备了修成佛道的勇气与决志而已。故不能以悟道为修行事毕,悟道后尚须历诸苦境逆缘而磨砺身心,锻炼习气,直得烦惑净尽,方名证道。由悟而证,还须以精专之工夫而克臻究竟极则地也。噫!专心致志照顾话头,只问耕耘不问收获。
参禅,究竟是坐呢?还是卧呢?还是站呢?
六祖大师说,禅非坐卧;坐、卧、立都不是禅。六祖大师曾对志诚禅师说:“住心观静是病,不是禅。”
那么,如何才是禅呢?
紫柏大师曾经这样说过:
若不究心,坐禅徒增业苦;
如能护念,骂佛犹益真修。
禅不是闭眼打坐,闭眼打坐只是进入禅的方法之一。如南岳怀让禅师问:“譬如牛拉车,车子不走,是打车子呢?还是打牛呢?”
参禅,要紧的是观心、用心。你要想明心见性,参禅打坐,用心第一。当然不能否认禅坐是初学参禅的人应有的必经过程。
百丈禅师说:“搬柴运水,无非是禅;扬眉瞬目,无非是道。”因此,搬柴运水是禅,腰石舂米是禅,犁田锄草是禅,早耕晚课是禅,忍耐慈悲是禅,劳苦牺牲是禅,方便灵巧是禅,棒喝教化是禅。
禅,是人间的一朵花,是人生的一道光明;
禅,是智能,是幽默,是真心,是吾人的本来面目,是人类共有的宝藏。
有了禅以后,我们在世间上没有恐惧,即使面对生死,也不畏惧。
有了禅,心中就有了定,就有了力量。
佛陀曾说:“坐禅能得现法乐住。”
所谓现法乐就是禅定之乐,这是一种从寂静心中所产生的美妙快乐,绝非世间五欲之乐可比,勤于禅坐的人,可得此禅悦之乐。
因此,虽然禅不是坐,也不是卧,更不是立。如果我们想体验禅悦的妙味,应该实地去打坐。依《天台小止观》说,初学坐禅,当调五事:调食、调睡、调身、调息、调心。
禅的精神,无处不在。举手投足,扬眉瞬目,都充满了禅的妙趣。禅的消息,并不仅仅在敛目观心的禅定中,日常的着衣吃饭、走路睡觉,都透露着禅的妙机。生活中的禅,是将寂静的禅定工夫摄入日常的劳动之中,而达到动静一如的境界。
禅,是从琐碎的事事物物中,以整个身心去参透宇宙的无限奥妙,是伟大于平凡,化高深于平淡的修持。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,无一不是明心见性的方便。
永嘉大师说:“行也禅,坐也禅,语默动静体安然。”对真正的禅者而言,在日常生活中,禅是触目即是,无所不在。
(转载自《法音》杂志)
编辑|慧容
美编|璐希
责编|妙莲